澳門自然資源緊缺,填海造地和大型建筑使用的砂石大多來自內地。位于珠海市區(qū)西南、馬騮洲水道北側的西域碼頭附近,一艘艘砂石船來來往往。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緣優(yōu)勢和海關高效便捷的通關服務,西域碼頭已成為全國供澳砂石業(yè)務量最大的碼頭。
自2004年開始,灣仔海關關區(qū)開展砂石出口業(yè)務,開始主要經豪通碼頭報關,西域碼頭建成啟用后,2009年正式承接供港澳砂石出口業(yè)務。如今,灣仔海關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砂石監(jiān)管體系,砂石運輸船舶加裝視頻監(jiān)控,開啟衛(wèi)星定位裝置,通過物流鏈可視系統予以全程軌跡監(jiān)控。

在碼頭附近,有一處小小的鐵皮房,是灣仔海關監(jiān)管二科的辦公點。“茸姐,有一艘砂石船需要查驗,你跟新關員小喬搭,讓小喬也學習一下!”科長楊濱剛收到查驗指令,便馬上安排起來。

“帶好裝備,咱們出發(fā)!”薛茸利索地拿起設備帶著小喬走出鐵皮房。五分鐘后,兩個風風火火的身影出現在西域碼頭泊位附近。薛茸是部隊轉業(yè)干部,也是砂石查驗隊伍中唯一一位女關員,從事砂石查驗工作已近5年。
夾雜著南下的冷空氣,碼頭的風冷颼颼的。一艘大型砂石船漸漸靠近泊位。“請按照抽查比例要求卸貨,然后我們登船開展查驗。”薛茸將監(jiān)管要求告訴企業(yè)。

幾分鐘后,卸砂輸送設備發(fā)出陣陣轟鳴聲,細碎的砂石順著傳送帶簌簌落進岸上的大斗內。“小喬,先用單兵設備留存資料。”薛茸一邊打開設備,一邊教小喬怎么操作。

“我走前面,小喬你跟著我,注意腳下安全。”砂石船沿比較窄,沒有護欄,薛茸邊走邊叮囑。這艘船上裝有兩種砂石。薛茸用手抓起一把砂石,仔細查看砂石粗細度,核對品名、規(guī)格,確保單貨相符。

“裝了皮帶秤后,省去了送檢核重時間,太方便了!”珠海偉新報關代理有限公司經理黃鎮(zhèn)偉說。“澳門第四跨海大橋預計明年初竣工,現在正是關鍵階段,砂石需求量大。供澳砂石通關快,我們也更安心。”黃經理提到的皮帶稱是一種砂石稱重設備。砂石船因使用年限都比較長、水尺線不清晰,裸裝在船的砂石很難直接稱重或者利用水尺線計重。

今年9月,監(jiān)管二科收到該企業(yè)反映的問題后多次開展調研。一個月后,砂石裝卸機器上加裝了皮帶秤稱重設備,每次卸貨過程順勢就可以完成砂石稱重,通關效率大大提升。

“我們有艘砂石船急需通關……”臨近下班點,回到辦公室的薛茸正好碰上了企業(yè)人員。“您別著急,把申報資料給我看看。” 薛茸接過企業(yè)人員手上的資料,又開始忙起來。
一砂一石,見證著珠澳兩地情。今年1—11月,灣仔海關共監(jiān)管供澳砂石26.6萬噸。在“砂山石海”中,薛茸和同事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海關的通關改革也從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