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嶧城區(qū)陰平鎮(zhèn) 206 國道西側(cè)望仙山腳下,幾年前五家采石場的開采使這片群山變?yōu)榱斯舛d禿的荒山。據(jù)孫守德回憶稱,當時五個采石場停工后,山體已被破壞,大大小小的坑槽不計其數(shù),山體落下的碎石讓這片山顯得更為凄涼與荒蕪。

而今天,在這片荒蕪之上,一個占地1800余畝的大項目——世界語文化森林公園即將崛地而起。從這里,棗莊將載著全世界的語言騰飛。
世界語文化森林公園將打造四大主題區(qū)
山東世界語俱樂部副主席、棗莊世界語協(xié)會副秘書長、棗莊世界語文化森林公園創(chuàng)始人孫守德從2006年開始接觸世界語,現(xiàn)在在世界語協(xié)會已經(jīng)有12個年頭。2011年至2013年,孫守德懷揣著對世界語的癡迷于激情,開始對這片荒山進行整修,立志打造全球首個世界語文化森林公園。

他介紹稱,2013年3月15號世界語林創(chuàng)辦,并且每年都不斷的做一些活動,真正開始做世界語文化森林公園是在2013年到2016年11月,經(jīng)過省發(fā)改委立項。這片森林公園主要分為四大主題區(qū)。
第一部分是世界語文化館,世界語文化館里會根據(jù)各國不同的語言文化、風俗民情,給予全面的展示,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的會館。

第二部分是老嶧縣館,老嶧縣館主要展示老嶧縣的文化發(fā)展史,包括風俗民情、以及歷任朝代的縣令,又結(jié)合了體驗互動的環(huán)節(jié)。
項目第三部分是國際馬術(shù)俱樂部,現(xiàn)在正在與韓國協(xié)商溝通,結(jié)合國際前沿進行打造。

第四部分是國際風情小鎮(zhèn),小鎮(zhèn)整體根據(jù)每個國家的外部造型、民俗、細節(jié)、擺設(shè),體現(xiàn)各個國家的風格。
“世界語文化森林公園整體服務(wù)范圍是以公益性為主,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可以接觸世界語,領(lǐng)略國際文化。通過世界語這個窗口能夠讓我們走出去,打開眼界,同時也把我們棗莊地方的文化宣傳出去,讓更多國際友人知道我們的棗莊。目前來講,世界語文化森林公園建成之后在全球來將會是首個。”孫守德說道。

世界語在棗莊的發(fā)展情況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1887年創(chuàng)立的一種語言,旨在消除國際交往中的語言障礙,令全世界各個種族膚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個人類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共處。被譽為“國際普通話”。
20世紀初,世界語傳入中國,棗莊的世界語活動更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2013年建成的世界語博物館在棗莊學院開幕,成為國內(nèi)首家世界語博物館,也是亞洲目前最大的世界語博物館。
在不久的將來,棗莊又將崛起一個集森林、水系、休閑娛樂、會議、學術(shù)研究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園區(qū),這個園區(qū)將帶有濃厚的世界語特色!
世界語和中國
世界語大概在清朝末年傳入我國,至今已超過一個世紀。有人曾把它音譯為“愛斯不難讀”語,也有叫“萬國新語”的。后來借用了日語的意譯名稱“世界語”,一直沿用至今。大約二十世紀初俄國商人首先把它帶到哈爾濱,又通過留學生帶到上海和廣州。陸式楷等人早期在上海開辦過夜校。隨著留日學生劉師培等人學習世界語后回國,在上海出現(xiàn)了世界語傳習所,推廣世界語。留法、留英的學生回國后創(chuàng)辦《世界語科學文學》雜志和《新世紀》周刊,宣傳、推廣世界語。

20世紀10年代,世界語平等進步的理念同我國的五四文化運動的精神相結(jié)合,一批進步知識分子開始學習并推廣世界語,如蔡元培、魯迅、周作人、胡愈之、巴金、惲代英等人。有的雖然未學習過世界語,但對世界語的世界大同、人類一家的理想,也表示贊同,如孫中山、陳獨秀、錢玄同等人。
上海、北京、廣州、漢口是上世紀30年代前世界語運動最活躍的城市。在這些城市里,建立了世界語的組織,辦起了世界語的刊物,創(chuàng)建了世界語的學校,甚至北京大學、上海大學、中山大學等數(shù)十所大學還開設(shè)了世界語課程。
解放后,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世界語運動更是蓬勃發(fā)展,胡愈之、葉籟士為首的一批世界語者于1950年創(chuàng)辦了世界語對外宣傳刊物《中國報道》,次年3月,建立了中華全國世界語協(xié)會。中國人民大學開設(shè)了世界語班。在全國第一次世界語工作座談會上,陳毅副總理倡議在北京召開一次國際世界語大會。1964年12月,中國對外廣播開辟世界語節(jié)目,每天對全球進行世界語廣播宣傳中國。
改革開放后,世界語在中國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1981年12月,楚圖南、胡愈之、巴金、冰心、白壽彝、葉圣陶、夏衍等知名人士發(fā)起成立世界語之友協(xié)會。中國世界語出版社用世界語出版了許多介紹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書籍,比如說《魯迅小說集》、《紅樓夢》、《聊齋志異》、《論語》、《家》、以及部分商業(yè)、科技英語世界語漢語對照詞典。
到1986年舉辦的第七十一屆國際世界語大會時,全國有40萬人學習了世界語。
時隔18年,2004年第八十九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再次在北京舉行,令世界語者欣慰的是,此屆世界語大會中國方面有300名兒童報名參加,這是中國世界語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