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江蘇省昆山市統籌謀劃、科學布局,著力搭建建筑垃圾城鎮(zhèn)村全域覆蓋統籌服務體系,面向全市建設建筑垃圾收運、處置服務設施,構建建筑垃圾收、運、處、用一體化閉合產業(yè)鏈。
據悉,主要依托昆山城建綠和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投運的現代化工廠,建成“一核兩翼,多點聯動”建筑垃圾收運處用一體化統籌服務體系。
其中,“一核”是指市級處置中心(昆山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心),年處理能力140余萬噸,處置服務覆蓋開發(fā)區(qū)、高新區(qū)、周市鎮(zhèn)、巴城鎮(zhèn)。“兩翼”是指2個處置分中心,其中花橋分中心處置能力15萬噸/年、南部分中心處置能力15萬噸/年(規(guī)劃中),可與市級處置中心協同聯動,對附近區(qū)鎮(zhèn)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高效處置?;蛱幹梅种行奶幹梅崭采w花橋經濟開發(fā)區(qū)、陸家鎮(zhèn)、千燈鎮(zhèn),南部處置分中心處置服務覆蓋張浦鎮(zhèn)、錦溪鎮(zhèn)、淀山湖鎮(zhèn)、周莊鎮(zhèn)。
記者了解到,通過移動收集箱、清運車輛、建筑垃圾中轉點等收運設備設施的布點、布局及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搭建昆山全市域覆蓋的建筑垃圾收運體系,實現各區(qū)鎮(zhèn)板塊“多點聯動”。
此外,對建筑垃圾收運模式、終端分類處置領域積極探索,昆山將建筑垃圾全過程信息化監(jiān)管,基本建成收集、運輸、處置、再利用各環(huán)節(jié)的數據共享“一張網”。
通過實時數字申報平臺、智能監(jiān)測感應等大數據手段,實現建筑垃圾產生源頭、清運中轉、終端處置等信息的實時傳輸與全過程管控。
數據顯示,配備GPS定位、容量自動監(jiān)測等功能的移動收集箱現已布點昆山全市169個小區(qū),所有收運設施車輛施行目錄制企業(yè)管理,統一車輛上路標準,實時管控運輸全過程信息,杜絕運輸過程的污染和亂填亂倒。
昆山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實現對建筑垃圾的精細化分類和高效資源化利用。作為處置終端的昆山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心現有裝修垃圾處理線、拆建垃圾處理線、再生制磚線、園林綠廢處理線、大件垃圾處理線等5條產線,是目前蘇州大市范圍處置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優(yōu)的項目,實現建筑垃圾100%無害化處置和95%資源化利用。
截至目前,共計節(jié)約了碳排放42.7萬噸,節(jié)約土地456畝,節(jié)約天然砂石147萬噸,實現了建筑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既降低了固體廢物產生量,又實現了可持續(xù)發(fā)展。
同時,昆山以建筑垃圾處置體系為基礎,完善園林綠廢處置建設體系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形成“三位一體”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的“昆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