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龐大,身著綠衣。4月24日,在寧鄉(xiāng)市城北中學梅花校區(qū)附近的棚改工地,一只“綠巨人”正轟轟作業(yè)。

(龍溪棚改項目建筑垃圾處理現(xiàn)場)
這只“綠巨人”在一個月前高調登場,很快便有人發(fā)現(xiàn)了他的存在。
“我一直住這附近,往常渣土機來來回回,灰塵撲面,煩得很。這個把月,像是停工了?”帶著疑惑,鄒先生來到自家附近的工地,一眼便看到了這個大家伙。
只見挖掘機揮舞著巨大的機械臂,將建筑垃圾源源不斷投進給“巨人”口中。一旁幾名工作人員在傳送帶上分揀被拆解的垃圾。再走進了解,這些“垃圾”竟然都已變廢為寶,成了建筑材料!
原來,這臺“綠巨人”是寧鄉(xiāng)市龍溪棚改項目工地上一臺名為“移動式破碎篩分車”的設備,可通過破碎、三級篩分等工序把建筑垃圾加工成可替代部分砂石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胃口大、不挑食 建筑垃圾90%以上變建材
“整套設備就是一條建筑垃圾處理作業(yè)流水線,挖掘機平均1分鐘投料4次,一天按10小時工作時間計算,可以將4000噸建筑垃圾處理成可再生建材。”湖南楚順渣土運輸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楊樹橋介紹,以磚瓦、混凝土為主的建筑垃圾中混雜了大量塑料、木制品、保溫材料等雜質,而這臺設備對這種混雜垃圾有著超強的處置能力,被稱為“不挑食”的“大胃王”。
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看上去很簡單,全程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只需5人同步操作就可以實現(xiàn)正常生產。自3月12日進場至今,這一納廢吐寶的“大胃王”正逐步將龍溪棚改項目工地的22萬噸建筑垃圾變成建筑材料。
以往龍溪棚改項目的建筑垃圾一直采取傾倒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占山占地,存在污染土壤和水體的問題;另一方面,運輸處理過程中還存在道路不便、距離過遠等情況,往往要投入較大的財力、物力。
“如果繼續(xù)按照這種模式處理建筑垃圾,需要建設一個面積100多畝的消納場,耗費資金將超過3000萬元。”市國資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曾輝坦言,隨著寧鄉(xiāng)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的深入推進,建筑垃圾的全新、綠色處理已經刻不容緩。引進這臺“移動式破碎篩分車”,恰好解決了建筑垃圾處理帶來的困擾。
生產快、用處廣 一個月獲益1200萬元
“我們過去用破碎的石粉做磚,污染破壞環(huán)境,原材料還緊張?,F(xiàn)在直接購買這種再生材料,省心省力成本還低。而且,公司產品已通過相關檢測,質量完全沒問題。”3月12日,湖南健士坤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彭經理來到龍溪棚改項目工地,購買了一批經過破碎篩分后的再生建材。
材料運回公司后,通過調試改進生產原料配比和工藝,生產的泡沫混凝土砌塊、環(huán)?;疑撑浯u、水泥發(fā)泡保濕板等產品質量上乘。目前,該公司生產穩(wěn)定,對這種再生材料的月需求量已超過1000噸。
在溈東新城華強方特項目工地上,這種再生材料用于道路基礎墊層鋪設。
“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施工人員紛紛稱贊是理想的建路材料;市內部分污水管道、燃氣管道鋪設、維修等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這種再生材料用作回填材料,效果很好;這種再生材料還可以用于制作砌筑砂漿、抹灰砂漿等,或制備諸如砌塊、墻板、地磚等建材制品……
“由于天氣和市場開發(fā)等方面的原因,設備還沒有滿負荷運轉。到目前為止,已經生產出了近2萬噸再生材料,銷售了幾千噸。”湖南楚順渣土運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龍溪棚改項目工地上的22萬噸建筑垃圾通過資源再生處置,可在較短時間內就地變廢為寶。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可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