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礦井高效發(fā)展“橋頭堡” ——河南能源鶴煤公司九礦走機械化高效發(fā)展之路紀實
六年前,河南能源鶴煤公司九礦生產工藝落后,回采率低,噸煤成本高,生產效率低下,人的思想保守,是并不被看好的礦井。而今,實現(xiàn)了采掘機械化率100%,噸煤生產成本同比下降10.1%,工效提高3倍,原煤生產提高1倍,一躍成為鶴煤公司本部礦井走機械化高效發(fā)展之路最快“橋頭堡”。為探究如何走好機械化發(fā)展之路?8月24日,筆者進行了深入探訪。
轉變思路解難題
思路決定出路。該礦班子成員清楚地意識道,再走以往全靠人力干活的“粗放式”發(fā)展模式,未來必將沒有出路。于是,他們就開始把眼光盯向遠處,從長遠謀劃,爭取在高效發(fā)展之路上走出屬于自己的發(fā)展新模式。
“走礦井機械化可不是鬧著玩嗎?幾十年了,我們礦都是全靠人力采煤掘進,我們沒有技術,也沒那人才,上綜采和掘進機就等于不是人玩機器而是機器玩人。”全礦上下議論紛紛,放不開手腳,老觀念、老思想成為首先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
面對困難和阻力,該礦領導班子果斷決定:困難再大也要上綜采,不走綜采將來就沒有出路,觀念落實就要做好思想工作,沒有技術人員就給鶴煤技校聯(lián)系,缺啥,補啥!針對礦井后續(xù)配套設備跟不上,該礦先后對箕斗井、主暗井提升改為大傾角膠帶輸送機提升,緊接著又對通風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排水系統(tǒng)、副井提升等逐一進行升級改造,達到了上綜采、綜掘設備所需的一切必備條件。
即便如此,該礦依然抱著謹慎的態(tài)度,積極把當月全礦采煤任務都調整給準備隊,讓當時采煤隊大膽嘗試。結果,首月利用綜采機械化就生產原煤3萬噸,比原來人力炮采多出1倍。
轉型升級提效率
“我們通過大力采用綜采、綜掘機械化設備后,現(xiàn)在人員少了,員工勞動強度降了,工效提高了、安全系數高了。”談起變化,該礦礦長馬永慶自豪地跟筆者說。
往往事實印證一切。轉型升級走機械化高效發(fā)展之路,該礦人數比原來減少400人的情況下,煤炭產量提高1倍。
嘗到甜頭,干勁如決堤的口子,一發(fā)不可收拾。隨后,該礦相繼在3100煤巷工作面使用了綜掘,在-530巖巷使用了綜掘機等大型機械設備。2013年6月,該礦還在3100、31042采煤工作面使用了ZF5600大型綜采支架,使單產水平得到更高提升。其中采煤工作面最高達到8.8萬噸∕月,煤巷單進達到138米∕月,巖巷單進達到83米∕月。從此,該礦全面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時代。
走機械化高產高效之路,催生了礦井模式走高端設備、精細化安全管理新模式,連續(xù)六年實現(xiàn)了安全生產“零”事故。
高效催生新常態(tài)
走礦井機械化高效發(fā)展之路后,因富余人員的增多,有效推動了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使井下區(qū)隊由14個精簡合并為13個、機關科室由25個精簡合并為13個、地面單位由9個精簡合并為6個。全年科級干部減少37人。地面員工人數減少1/3。
此外,該礦開始積極調整礦井發(fā)展結構,逐步完善各種配套設施,采取系列措施強化管理:一方面對人員多的崗位進行優(yōu)化,盡量做到多上設備少上人。隨后又對電力、皮帶等設備實行了集中遠程控制,基本實現(xiàn)了無人化,初步估算能節(jié)約70個崗位;另一方面采取“一井一面”發(fā)展模式,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優(yōu)勢兵力對礦井瓦斯進行了有效抽放,保證了瓦斯抽放效率,有效地提高了礦井的安全系數。同時該礦強力推行精細化管理,建立了市場化結算平臺,細化工資分配方案,讓有能力、有技術、干勁足的員工得到實在的利益。